麻疹

 

麻疹是一種非常容易傳染的疾病 , 透過飛沫傳染 , 病毒可以經由咳嗽或口水飄散在空氣中 , 使吸到這些空氣的人患上麻疹。香港的嬰兒現在都會十二至十五個月大時接受麻疹、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的預防針注射。

 

徵狀

接觸麻疹病毒後到感染 , 大約經過七天至兩週的潛伏期 , 徵狀才會陸續出現。最初包括發燒達攝氏三十八至四十度、流鼻水、咳嗽 , 和出現類似結膜炎的徵狀 , 如眼紅及眼垢明顯增多。

發燒的第二天 , 口中會出現類似牛奶殘渣的白點 , 稱為科氏斑點。然後在發燒的第四天左右 , 身體會發疹 , 最初是在耳後出現 , 然後按著頸、臉、腹、背、手腳處順序擴散、疹子是紅色的 , 大約是幾毫米大小 , 仔細觀察會看見有一些隆起。剛開始時 , 一個個疹子很清楚 , 慢慢地才會因此而吵鬧。但由於發高燒 , 寶寶會因心情惡劣而食慾減退。

到了第五天 , 發疹的情況停止 , 而且開始退燒。疹子會依照出現時的次序 , 逐漸由紅色變成褐色 , 然後顏色變淡 , 直至消失得不留痕跡。

 

護理

一般來說 , 即使不到醫生處求診 , 麻疹也會自行痊癒。只要在家中護理得當 , 不需施用藥物 , 多數寶寶都可以順利康復。

•  空氣溫潤流通

媽媽應保持寶寶安靜 , 最好能使他??休息 , 室內空氣必須流通 , 保持溫暖濕潤的環境。如果空氣過於乾燥 , 可掛些濕毛巾在房中。就算天氣寒冷 , 仍須間斷開窗 , 但要注意避免寶寶直接吹風。

(2) 避免體溫升高

衣著要適宜 ; 睡覺時蓋被亦不可過厚。尤其在夏天 , 不可為了避風而穿衣太太 , 如果體熱不能散發 , 令體溫更加升高 , 或流汗過多而引起脫水症 , 或令疹子變成膿?等 , 病情便更加嚴重了。

(3) 可以洗澡

有些人認為出麻疹的時候 , 為免著涼 , 應該停止洗澡。但甚實只要處理得當 , 保持身體清潔 , 反而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。洗澡時宜用溫水輕擦身體 , 或用淋浴方式。室內要保持暖和 , 把門窗關好 , 將溫度維持在攝氏二十度至二十二度之間。洗澡後用溫水清洗眼睛、鼻和口腔。保持清潔 , 可防止併發鼻炎、中耳炎等病。

(4) 補充營養及維他命

寶寶在患病期間食慾不振 , 應該多餵以清水及易消化的食物。退燒後 , 寶寶的食慾逐漸恢復 , 這時需要補給營養及多種維他命 , 幫助身體復元 , 牛奶、雞蛋、碎肉、新鮮蔬菜及水果等都很合適 , 毋須戒口。不要急於令寶寶完全退燒 , 應讓他的身體自行調節 , 否則會影響身體康復。

•  隔離看護

避免患病的寶寶跟其他人接觸 , 除了不使麻疹傳給別人外 , 也可保持護寶寶 , 避免受其他傳染病菌感染。若疹子剛消失不久 , 不要帶寶寶外出 , 因為此時寶寶的抵抗力弱 , 容易罹患感冒。

其實麻疹本身並不是嚴重的疾病 , 但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 , 嚴重時卻可以致命 , 因此護理寶寶時 , 必須經常注意病情變化。併發肺炎多因寶寶身體衰弱 , 室內空氣污濁 , 加上穿衣不當 , 令體溫過高或過低 , 或身體著涼 , 或出疹前所患的感冒未癒等。如發現寶寶呼吸困難、臉青唇白 , 應該立即請醫生診治。假如身上的疹子突然消失 , 而且精神不振、意識不清、嘔吐頻繁 , 並有抽搐等現象 , 這可能是併發腦炎 , 也應該盡速就診治療。

寶寶接受麻疹防疫注射 , 一般是一歲或一歲半以後。可是 , 半歲以後的寶寶 , 患麻疹的機會已經很大了 , 所以家中若有人患上麻疹 , 寶寶即使未滿一歲也要接受預防注射。而且 , 即使寶寶在一歲前接受過注射 , 到了一歲零三至六個月期間仍須再度接受注射。因為第一次注射時 , 寶寶內尚有繼承自媽媽的免疫能力 , 所以有無法製造抗體的可能性。